陈远学

2021年12月22日 


 个人信息简介

 姓名:陈远学

 职称:教授

 电子邮箱:cyxue11889@163.com

 研究方向:养分资源高效利用与管理

 承担课程

 本科生:《地学基础》、《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实验》

 硕士生:《农业资源利用技术开发与推广(案例)》、《养分资源综合管理》

 博士生:《根系生态学》

                             研究生招生专业

                             硕士: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与植物保护

                             博士:植物营养学

 1993年09月—1997年07月,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及植物营养专业,农学学士学位;

 1998年09月—2001年07月,四川农业大学,土壤学专业,农学硕士学位;

  2003年09月—2007年06月,中国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专业,农学博士学位

 2003年09月—2004年03月,日本广岛大学生物生产学部植物环境分析学实验室,访问学者。

 1997年07月—2002年12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助教;

 2003年01月—2007年12月,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讲师;

 2008年01月—2019年12月,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副教授;

 2020年01月—今,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教授。

(一)承担科研项目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镉敏感/钝感水稻品种(系)筛选及生理机制研究(07ZS002)(2008-2010),主持;

 四川省农业厅横向合作项目:四川省经济作物测土配方施肥”2+X”田间试验技术服务(2012-2015),主持;

 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苗子工程)项目:四川高效大豆根瘤菌匹配性及分类地位研究(2012RZ0018)(2013-2015),主持;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施肥岗位项目:西南玉米营养与施肥及四川玉米高产高效与最佳养分管理技术研究(CARS-02-24)(2008-2019),参与;

 云南云天化股分有限公司研发中心项目:四川猕猴桃养分配方和云天化产品应用试验示范(2017-2018),主持;

 国家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玉米密植高产宜机收品种筛选及其配套栽培技术(2016YFD0300300)子课题——西南密植高产宜机收玉米产量与效率协调机制与技术途径(2016YFD0300301-02)(2016-2020),主持;

 四川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园区创新项目: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技术创新与示范(2020YFN0045)(2020-2022),参与;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区块链+猕猴桃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园区创新项目)(2021YFN0026)(2021-2024),参与。

(二)承担教改项目

 校级教改项目:《资源与环境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X2011047),主持,2014年结题;

 2015年多媒体课件提升计划,《资源与环境概论》获校级精品课件;

 《植物营养学》省级精品课程(2018,省级);

 《地学基础》省级线下双一流课程(2021,省级)。

(三)指导学生创新创业与技能提升

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2011年,杨华,“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大豆根瘤菌剂的运用效果及对根际微生物的影响。

科研兴趣培养项目

 2020年,幸享彪,紫色土溶磷细菌的培养;

 2019年,莫静云,不同玉米品种密植高产宜机收的产量及机械力学特征研究;

 2019年,李金蓉,长期不同施氮条件下玉米生长及土壤氮转化运移的响应;

 2016年,王文莉,四川辣椒的减肥增效技术研究;

 2014年,黄利平,复配大豆根瘤菌肥的研制与应用;

 2013年,李汉邯,小麦/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不同磷水平对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011年,唐川,四川玉米间套体系最佳养分管理技术初步研究;

 2008年,孟春芬,西南玉米养分管理技术调研与高产高效途径分析 

技能竞赛指导

 2007年,黄文武,四川主要粮良作物(水稻、玉米)的养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获校挑战杯三等奖。

 

(一)发表论文

 陈远学, 吴卫, 刘世全, 王昌全. 有机肥对鱼腥草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1. 19 (3): 245-248

 陈远学, 吴卫, 陈昌辉, 刘世全. 雅安严桥鱼腥草种植基地的土宜与肥宜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220(3):235-238

 陈远学, 徐开未, 张鹏, 何建. 一种高效复合絮凝剂对多种废水的处理效果. 四川环境, 2007,(3):1-5

 陈远学, 徐开未, 张小平, 庞孝勇, 连素芳, 郭辉权. 花生根瘤菌对微量元素耐性的筛选.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4):76-79

 Kai Wei Xu, Petri Penttinen, Yuan Xue Chen, Qiang Chen, Xiaoping Zhang*. Symbiotic efficiency and phylogeny of the rhizobia isolated from Leucaena leucocephala in arid–hot river valley area in Panxi, Sichuan, China. 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13, 97(02): 783-793. (SCI收录,IF=3.811)

  Kai Wei Xu, Petri Penttinen, Yuan Xue Chen, Lan Zou, Tao Zhou, Xiaoping Zhang*, Chao Hu, Fan Liu. Polyphasic characterization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Leucaena leucocephala from Panxi, China. World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 2013, 29(12): 2303–2315.(SCI收录, IF=1.353)

 陈远学,周涛,黄蔚,陈新平,唐义琴,刘静,陈晓辉,徐开未*. 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小麦施磷后效对大豆产量、营养状况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 19(2): 331-339

 陈远学, 李隆, 汤利, 郑毅, 李勇杰, 张朝春, 张福锁*. 小麦/蚕豆间作系统中施氮对小麦氮营养及条锈病发生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3, 27(7): 1020-1028

 陈远学, 刘静, 陈新平, 张朝春, 黄蔚, 唐义琴, 徐开未*. 四川轮套作体系的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3, 18(6): 68-79

 陈远学, 李汉邯, 周涛, 陈新平, 黄蔚, 刘静, 张朝春, 徐开未*. 施磷对间套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3, 24(10): 2799-2806

 陈远学, 陈晓辉, 唐义琴, 张福锁, 陈新平, 张朝春, 刘静, 徐开未*. 不同氮用量下小麦/玉米/大豆周年体系的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 草业学报, 2014, 23(1): 73-83

 陈远学, 陈曦, 陈新平, 罗永, 牟勇, 吕世华, 徐开未*. 不同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4, 23(3): 255-261

 陈远学, 周涛, 王科, 崔雅琪, 张朝春, 徐开未*. 施磷对麦//豆套作体系氮素利用效率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4, 28(3):191-196, 208

 陈远学, 刘静, 陈新平, 陈晓辉, 张朝春, 黄蔚, 徐开未. 四川几种轮套作体系的产量及小麦玉米磷素利用效率研究. 土壤通报, 2014, 45(5):748-755

 陈晓辉, 徐开未, 唐义琴, 陈新平, 刘静, 张朝春, 陈远学*. //豆周年套作体系氮素积累分配和花后氮素转运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 20(5):1127-1138

 周涛, 徐开未, 王科, 黄蔚, 张朝春, 陈远学*. -豆和麦//豆体系中大豆的磷肥增产增效作用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 21(2):336-345

 陈远学, 邓容成, 方瑾, 刘静, 陈新平, 鲁几源, 喻醯之, 徐开未. 不同覆盖栽培方式下四川盆地西缘玉米地土壤水温效应研究. 土壤, 2015,47(3):608-610

 周涛, 徐开未, 黄蔚, 陈新平, 张朝春, 刘静, 卢俊宇, 陈远学*. 施磷对麦//豆套作体系土壤磷素变化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23(7): 823-831

 王科, 赵亚妮, 王佳锐, 陈新平, 徐开未, 周涛, 陈远学*. 施氮及种植模式对玉米氮素利用效率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5, 29(4):121-126

 Yuan Xue Chen, Tao Zhou, Petri Penttinen, Lan Zou, Ke Wang, Ya Qi Cui, Nan Nan Heng, Kai Wei Xu. Symbiotic matching, taxonomic position, and field assessment of symbiotically efficient rhizobia isolated from soybean root nodules in Sichuan, China.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15, 51(6):707-718 [IF=3.398]

 Kai Wei Xu, Lan Zou, Petri Penttinen, Ke Wang, Nan Nan Heng, Xiao Ping Zhang, Qiang Chen, Ke Zhao, Yuan Xue Chen*. Symbiotic effectiveness and phylogeny of rhizobia isolated from fababean (Vicia faba L.) in Sichuan hilly areas, China.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5,38(7): 515-523 [IF=3.691]

 Yuanxue Chen, Tao Zhou, Chaochun Zhang, Ke Wang, Jing Liu, Junyu Lu, Kaiwei Xu. Rational phosphorus application facilitates the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the wheat / maize / soybean relay intercropping system. PLOS ONE, 2015, 10(11): 1-16 [IF=3.234]

 Kaiwei Xu, Lan Zou, Petri Penttinen, Xiangzhong Zeng, Ming Liu, Ke Zhao, Cuiping Chen, Yuanxue Chen*, Xiaoping Zhang. Diversity and phylogeny of rhizobia associated with Desmodium spp.in Panxi, Sichuan, China. 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 2016, 39(1): 33-40 [IF=3.691]

 王佳锐, 王科, 赵亚妮, 徐开未, 周涛, 陈远学*. 小麦施氮后效和种植方式对大豆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6, 25(7):158-167

 赵亚, 王科, 王佳锐, 陈远学*, 杨昱. 施氮对单作和套作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24(7): 845-852

 Lan Zou, Yuan Xue Chen, Petri Penttinen, Qin Lan, Ke Wang, Ming Liu, Dan Peng, Xiaoping Zhang, Qiang Chen, Ke Zhao, Xiangzhong Zeng, Kai Wei Xu*. Genetic diversity and symbiotic efficiency of nodulating rhizobia iusolated from root nodules of faba bean in one field. PLOS ONE, 2016, 11(12): e0167804. doi:10.1371/journal.pone.0167804, 1-12. [IF=3.057]

 陈远学, 王科, 赵亚妮, 王佳锐, 徐开未. 小麦/玉米/大豆套作和施氮对玉米生长及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17, 26(2): 171-179

 T. Zhou, K.W. Xu, W.G. Liu, C.C. Zhang, Y.X. Chen*, W.Y. Yang. More aboveground biomass,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and remobilization contributed to high productivity of intercropping whe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Production, 2017, 11(3): 407-424. [IF=1.065]

 Yuan X. Chen, Lan Zou, Petri Penttinen, Qiang Chen, Qi Q. Li, Chang Q. Wang, Kai W. Xu*. Faba Bean (Vicia faba L.) nodulating Rhizobia in Panxi, China, are diverse at species, plant growth promoting ability, and symbiosis related gene levels. 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2018, 9:1-10. [IF=4.259]

 陈松鹤, 徐开未, 白燕, 解晋, 胡斐, 王妮, 刘明, 王文莉, 陈远学*. 不同氮用量下玉米不同部位生物量、养分含量及饲用品质的比较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8, 33(3): 189-195

 刘志恒, 徐开未, 王科, 解晋, 王佳锐, 赵亚妮, 陈远学*. 不同施氮量对玉米产量及各器官养分积累的影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8, 44(5)573-57

 陈松鹤,徐开未,樊高琼,白燕,杨洪坤,陈远学*. 长期施氮对饲草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 37(3):314-320

 孟春芬, 陈远学*.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表层温湿度变化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16, (5):38-40

 胡月秋,徐开未,龙玲,蒋帆,周元,邱传志,李建兵,陈远学*. 玉米正红6号的密植效应. 草业学报,202029(7):154-162

 蒋帆,徐开未,胡月秋,龙玲,周元,莫太相,钟贤华,陈远学*. 种植密度对川中丘陵春玉米茎秆性状及力学特性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20, 35(3):377-385

 周元,陈远学,蒋帆,胡月秋,龙玲,裴丽珍,李建兵,徐开未*. 玉米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微生物熵对不同物料还田的响应. 水土保持学报, 2020, 34(2):173-180

 陈远学,彭丹丹,胡斐,肖寒,徐开未*,陈松鹤,解晋. 2种株型春玉米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利用特征. 西南农业学报, 2020, 33(11): 2469-2476

 龙玲,徐开未,胡月秋,蒋帆,周元,莫太相,陈远学*. 密度对川中丘陵区春玉米籽粒灌浆及脱水特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4(1): 42-49

 陈远学,彭丹丹,胡斐,胡月秋,白世豪,徐开未*. 玉米不同株型及种植密度对间作大豆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草业科学,202138(1):136-146

 张森,徐开未,裴丽珍,陈晓辉,张雯雯,肖华,彭丹丹,陈远学*. 川中丘陵区气象因子与玉米倒伏和产量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1, 39(5): 666-673(680) 

(二)出版教材及著作

 《作物生产新理论与新技术》,四川大学出版社,参编, 2001.

 《农学专业(专科)实践环节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撰写土壤肥料学实践环节培训与考核基本要求部分,共2万字),2004.

 《间作作物的养分吸收利用与病害控制关系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参编, 2008.

 《花生根瘤菌的多样性及应用》,科学出版社,参编, 2009.

 《主要作物高产高效技术规程》,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编(撰写第二章第二十二节(四川玉米高产高效技术规程, 1万字),2010.

 《四川玉米高产创建理论与技术》,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参编(撰写第四章第二节(高产创建的施肥, 2万字),2015.

 《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参编(撰写第七十五章(四川省间套作养分管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6.12万字),2017.

(三)授权专利

 陈远学, 徐开未, 王佳锐, 邹兰, 周涛, 刘志恒, 赵亚妮, 王科, 胡斐, 陈松鹤, 刘明, 彭丹. 玉米间苗夹. 实用新型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5Z L 2015 2 0198096. 7.

 陈远学, 徐开未, 吴永成, 周涛, 崔雅琪, 赵亚妮, 王佳锐. 一株高效固氮大豆根瘤菌SCAUs46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6ZL 2014 1 0151901.0.

 陈远学, 徐开未, 周涛, 邹兰, 熊峰, 李娜, 杨昱. 一种根瘤固氮菌株系SCAUs15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6ZL 2014 1 0150948. 5.

 徐开未, 陈远学, 陈强, 张小平, 陈翠平, 蒋攀. 一株大豆慢生根瘤菌SCAUs36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6ZL 2014 1 0151811.1.

 徐开未, 陈远学, 刘明,王佳锐, 衡楠楠, 彭丹,刘志恒,陈松鹤,解晋,胡斐. 一种温室植物栽培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6, ZL 2016 2 0121012. 4.

 徐开未, 陈远学, 邹兰, 王科, 张勇, 陈晓辉, 刘静. 一株中华根瘤菌SCAUs65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7ZL 2014 1 0150296. 5.

 徐开未, 陈远学, 刘明, 张渝蕊, 钱滟坭, 彭丹, 衡楠楠, 邹兰, 蔡欣, 阳帆, 唐巧奇, 石阳阳, 王佳锐, 刘志恒. 根瘤清洗装置. 实用新型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16ZL 2016 2 0335142. 8.

 徐开未,陈远学,刘明,龙玲,陈强,邹文豪,余秀梅,刘汉军. 根瘤菌JSP2-5及其在改善烟地轮作土壤上的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3694.8.

 陈远学, 徐开未, 陈沁园, 刘志鹏, 蒋帆, 吴永成, 胥磊. 根瘤菌V2-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3677.4.

 徐开未,陈远学,胡月秋,李鑫,彭丹,全紫曼,龙玲,黄文欣. 根瘤菌 V9-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3705.2.

 徐开未,陈远学,彭丹,全紫曼,吴永成,巫锐,张小平. 根瘤菌 V14-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3713.7.

 徐开未, 陈远学, 全紫曼, 徐祯, 彭丹, 刘明, 廖金山, 王科. 一种蚕豆根瘤菌菌株系Bdz5-3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4080.1.

 陈远学, 徐开未, 周元, 全紫曼, 陈沁园, 吴永成, 蒋帆, 王佳锐, 唐巧奇. 一种蚕豆根瘤菌株系Bga2-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2157.1.

 陈远学, 徐开未, 全紫曼, 胡月秋, 解晋, 周元, 刘志恒, 张瑜蕊. 一种蚕豆根瘤菌株系Blgs19-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2178.3.

 陈远学, 徐开未, 全紫曼, 邹兰, 王未雨, 龙玲, 王妮, 钱滟坭. 一种蚕豆根瘤菌菌株系Blgs20-1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24140.X.

 徐开未, 陈远学, 蒋帆, 周元, 陈强, 刘轶豪, 张凌子.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JSP1-3-1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4078.4.

 徐开未, 陈远学, 彭丹, 周元, 徐祯, 蒋帆, 刘士山.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5-1及其应用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5445.2.

 徐开未, 陈远学, 陈沁园, 蒋帆, 彭丹, 刘明, 吴永成.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6-3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5090.7.

 陈远学, 徐开未, 龙玲, 彭丹, 全紫曼, 胡月秋, 陈松鹤.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13-1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5098.3.

 陈远学, 徐开未, 彭丹, 吴永成, 周元, 胡斐, 杨云飞. 一种箭筈豌豆根瘤菌株系VS21-2及其应用. 国家发明专利. 四川农业大学,2020ZL 2017 1 1432169.4.

 

 2008、2009、2010年,连续3次获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指导老师”;

 2011年,获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

 陈远学(10/10). 丘陵山地玉米高产创建技术及集成应用,2015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 2016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证书号:2015-J-1-29-R10;

 2017年1月,获“金土地优秀教师奖”;

 2019年度校级“本科课堂教学质量二等奖”;

 2021年7月,获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四川科技小院优秀导师”。

 成都市农业农村局项目评审专家



上一条:张锡洲 下一条:袁大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