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痕迹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 学院首页 研究生教育 培养方案 正文 专业设置 培养方案 导师信息 农业资源与环境0903(博士) 学科简介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是以土、肥、水、气等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为对象,以地球科学、生物和生命科学、分析和监测科学等为理论指导,以室内实验与田间试验、定位试验和野外调查、遥感信息获取、分析测试等为基本途径与方法,开展农业系统物质循环利用、大气-植物-土壤-水体物质迁移调控、物质赋存形态与转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为研究内容的综合性学科。 我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前身是1936年四川大学农艺系农业化学组,由我国土壤肥料学界先驱彭家元教授等开创。目前,学科学术队伍精良、创新能力强、科研成果和社会服务突出,国际影响力较强,已成为西南地区,尤其是长江上游“三农”经济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知识创新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涵盖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环境保护等二级学科方向,紧紧围绕耕地资源保护、农产品安全生产、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等重大科学与技术需求,形成了土壤健康与耕地质量保障、植物营养机理与养分利用管理、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修复、农业废弃物资源化与污染防控、农业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应用等方面的特色研究,服务于农业资源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建设等国家战略任务。 培养单位 资源学院、环境学院 培养层次 博士研究生 适用年级 2022级起 修订时间 2022年7月 学科方向 土壤学090301植物营养学090302土地资源学0903Z2农业环境保护0903Z3 学制及修业年限 学制:普通博士生4年;直博生5年 修业年限:普通博士生3~6年;直博生4~7年 培养目标 (一)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强;恪守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具有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环境保护等1-2个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和娴熟过硬的专业技能,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能独立确定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科学研究目标和方向,制定可行的研究方案; (三)具有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开展创新性研究或应用的能力。具有独立承担并组织完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的能力,能独立开展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领域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四)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和理解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并运用外国语进行科技论文写作与口头汇报,具有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任课教师 备注 公共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Chinese Marxism and Contemporary 2 32 1 政治教研组 统招生 科技论文英文写作English Writing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Papers 2 32 1 王文明黄衍焱 统招生留学生 中国概况China Panorama 2 32 2 王 虎郭雅颜 留学生 汉语基础Basic Chinese 2 32 1 郭雅颜谭梦聪 留学生 综合汉语Comprehensive Chinese 2 32 2 郭雅颜谭梦聪 留学生 专业必修课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前沿Frontiersin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 32 1 高雪松李廷轩沈 飞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Ecology of Soil Microorganism 2 32 2 辜运富Petri Juhani Penttinen 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 资源环境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2 32 1 徐精文李启权 土壤资源学Soil Resources 2 32 1 王昌全袁大刚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Valorizing Agricultural Wastes 2 32 1 沈 飞黄化刚田 东 植物营养遗传学Plant Nutritional Genetics 2 32 1 陈光登袁 澍 跨专业选修课可根据需要,在全校范围内选修课程。 直博生应修普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公共必修课(除英语)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从普通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中进行选择。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 时间节点要求 负责人 学分 普通博士生 直博生 入学教育 入学后一周内 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 读书报告 第2学期 学科负责人 2 综合考试 第3学期结束前 第5学期结束前 培养单位分管研究生工作负责人 开题报告 第3学期 第5学期 学科负责人 培养环节 时间节点要求 负责人 学分 普通博士生 直博生 中期考核 第5学期 第7学期 学科负责人 实验记录 全过程 导师或导师组 学术活动 全过程 导师或导师组 毕业和授位标准 最低毕业学分与成绩要求 一、毕业学分 (一)普通博士生 1. 统招生 总学分14,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4,专业必修课学分4,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学分4,培养环节学分2; 2. 留学生 总学分18,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8,专业必修课学分4,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学分4,培养环节学分2。(二)直博生 总学分35,其中公共必修课学分7,公共选修课学分2,专业必修课学分14,专业及跨专业选修课学分10,培养环节学分2。二、成绩要求 专业必修课、读书报告和综合考试成绩75分及以上为合格,其他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合格。 培养环节基本要求 具体要求参照《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校研发〔2022〕27号)和《资源学院关于加强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与提高培养质量的实施办法(试行)》(院发〔2023〕6号)执行。 学位论文毕业与授位要求 一、基本要求 (一)论文选题与综述:学位论文的选题应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前沿,在国家急需的战略性研究、科技尖端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国计民生重大问题的公益性研究方面,选择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课题。论文综述应在充分进行文献阅读和信息挖掘的基础上,总结领域的研究基础,凝练科学问题,论证已有技术的发展状态、所需求的新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瓶颈或制约因素。综述要达到充实的文献量,尤其是覆盖近5年的重要期刊文献,研究内容丰富,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切实可行,做到紧扣主题、表述准确、逻辑清晰; (二)论文规范性要求:论文撰写格式符合《四川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规范》。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文献引用要全面、客观、准确;材料与方法需详细说明研究材料的来源、主要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真实可靠;结论应体现研究的创新点,做到科学、精炼、完整。二、毕业要求 学位论文符合上述基本要求,且按《博士研究生管理办法》(校研发〔2022〕27号)及相关文件要求,通过申请资格审查、预答辩、复写率检测、论文评审、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终稿审查等环节。 学位论文毕业与授位要求 三、授位要求 学位论文达到上述基本要求和毕业要求,且符合下列要求: (一)通过终稿审查,且按期上传研究生管理系统; (二)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通过; (三)按培养单位和相关部门要求提交、归档; (四)不存在学术不端、作伪造假等行为。 创新成果授位要求 一、已满学制年限者 须获得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结果为主要内容的下列成果之一: (一)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中科院分区大类TOP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在其它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卓越行动计划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篇; (二)以学生为主研,导师为主要完成人,四川农业大学为成果主持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国家级奖可为合作单位之一),或培育省级及以上新品种、新产品(国家级排名前五位,省部级排名前三位);或制定国家(地方、行业)标准(排名前两位); (三)其他解决行(产)业重大关键技术问题的重要成果(经校学术委员会认定)。二、未满学制年限者 须获得以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结果为主要内容的下列成果之一: (一)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导师为通讯作者,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在中科院分区大类1区 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篇或中科院分区大类TOP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2 篇;或发表其他 SCI、SSCI、EI、CSCD收录期刊论文至少 4 篇; (二)以学生为主研,导师为主要完成人,四川农业大学为成果主持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 (三)其他突破核心技术或解决“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成果(经校学术委员会认定)。三、其他说明 (一)学术论文应与本学科紧密相关,所有成果须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 (二)学术论文署名有以下情况者,均须经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定,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可; 1.物理排序非第一的共同作者; 2.联合培养,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二署名单位。 (三)学术成果审核主要依据学校相关部门认定标准和审定结果。综述和摘要类文章不得作为申请学位的创新成果。 上一条: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领域(专业学位硕士) 下一条: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术学位硕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