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获批的国家级科研项目 |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水黄皮-根瘤菌-苜蓿”联合修复钒钛磁铁矿区土壤金属的根际互作与协同机制 | 余秀梅 | 20260101-2029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猪粪中质粒介导的抗生素与铜抗性基因共传播及消减研究 | 邹立扣 | 20260101-2029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水稻根系木栓层--微生物协同调控Cd吸收积累的机制研究 | 陶琦 | 20260101-2029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水旱轮作系统旱季作物驱动的土壤氮素遗留效应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 | 兰婷 | 20260101-2029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分根区交替灌溉对根-土界面微囊藻毒素赋存及根系吸收转化的影响机制 | 张艳艳 | 20260101-2028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叶绿体无机磷介导大豆光合作用响应波动光的生理机制 | 刘涛 | 20250101-2027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辐射传输模型和多源数据协同驱动的被动微波雪深遥感混合像元影响机制研究 | 刘晓敬 | 20250101-2027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二氧化碳施肥效应对稻田土壤汞形态转化过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 刘江 | 20250101-2028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际(区)合作交流项目 | 通过氮素管理实现欠发达山区可持续发展 | 邓欧平 | 20240101-2026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生物炭负载对非共生固氮微生物固氮效率的强化机制 | 李冰 | 20240101-2027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谷胱甘肽代谢调控水稻根系镉滞留的作用机制 | 李廷轩 | 20230101-2026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pH变化驱动下酸性紫色土有机碳周转的源-效关系与微生物机制 | 李阳 | 20230101-2025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紫色土坡面地表微地形变化与水沙过程的耦合机制 | 郑子成 | 20220101-2025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外源有机物料添加后稻田土壤DOM与关键微生物的互作体系对CH4排放的影响 | 黄容 | 20220101-2024121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国际(区)合作交流项目 |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途径在镉锌吸收中的作用机制 | 陶琦 | 20210101-2022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不同氮形态契合度下作物调控土壤氮转化过程的作用机理 | 兰婷 | 20210101-2024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磷富集矿山生态型水蓼根际微域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分析 | 叶代桦 | 20210101-20231231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典型苔藓对不同形态氮沉降的响应机制 | 邓欧平 | 202101-202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控制大麦磷利用效率主效QTL Qpue.sau-3H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 | 陈光登 | 202001-202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磷富集矿山生态型水蓼高效吸收磷的根系分子生理学机制 | 李廷轩 | 202001-202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功能微生物强化根土互作提高大麦-蚕豆间作有机磷活化利用的调控机制 | 唐晓燕 | 202001-2023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根瘤菌共生固氮介导的豆科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重金属协同抗逆机制研究 | 余秀梅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系质外体屏障发育特征及其对镉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 | 陶琦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控制水稻糙米Cd含量QTL qBCdC-12的基因挖掘及其功能分析 | 余海英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根瘤菌共生固氮介导的豆科植物抗氧化防御系统对重金属协同抗逆机制研究 | 余秀梅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超积累植物东南景天根系质外体屏障发育特征及其对镉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 | 陶琦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控制水稻糙米Cd含量QTL qBCdC-12的基因挖掘及其功能分析 | 余海英 | 2019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氮素和糖源对植物光周期调控的信号通路研究 | 袁澍 | 2018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高寒沙地高山柳灌丛C、N、P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微生物群落演替耦合关系研究 | 胡玉福 | 201801-2021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金沙土遗址劣化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演替研究 | 赵珂 | 2018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磷富集矿山生态型水蓼活化/积累磷素机理研究 | 李廷轩 | 2017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食源性大肠杆菌中可移动遗传元件(MGEs)介导的消毒剂与抗生素共同耐药及传播机制研究 | 邹立扣 | 2017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中间偃麦草的群体结构与物种形成研究 | 曾建 | 2017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紫色土的色度特征与系统分类 | 袁大刚 | 201701-2020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大肠杆菌脂多糖转运关键蛋白LptFG的功能研究 | 向泉桔 | 201701-2019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我国不同水热梯度带土壤钾素生物有效性的分布规律及其作用机制 | 李婷 | 201701-2019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紫色土发育过程中氮转化过程演变规律研究 | 兰婷 | 201601-201812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青年项目 |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侵蚀产沙与土壤营养元素流失对退耕还林的响应研究 | 李豪 | 201601-201812 |
其他代表性科研项目 | ||||
项目来源 | 项目类型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起止时间 |
农业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长江上游区域农业绿色发展技术集成示范-课题二-土壤增碳消障与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产品 | 余海英 | 20241201-202711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区域种养空间布局优化方法研究 | 魏雅丽 | 20241201-202711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干热河谷中低产田地力与产能协同提升综合技术体系 与应用示范 | 陈强 | 20240101-2027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于功能型碳基材料的瘠薄坡耕地土壤培碳消障技术研发与效果评价 | 陈远学 | 2023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典型区域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落地机制与示范应用 | 黄容 | 20230420-202704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典型区域中低产田土壤固碳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模式落地机制与示范应用 | 黄容 | 20230420-202704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川渝瘠薄坡耕地土壤多源增碳消障产品与技术 | 郑子成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坡耕地土壤碳氮扩容产品研发 | 兰婷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坡耕地土壤碳磷扩容产品研发 | 唐晓燕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西南高山峡谷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与示范 | 郑子成 | 20220901-202608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川渝瘠薄坡耕地土壤多源增碳消障产品与技术(子课题:专用生物有机肥创制与生产工艺优化) | 余秀梅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其它专项 | 水电工程区土壤属性与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历史变化 | 袁大刚 | 20221001-202609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坡耕地土壤增加碳与团粒构建产品研发 | 高雪松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出土饱水象牙脱水加固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 | 赵珂 | 20221101-20251030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坡耕地土壤增碳与抗旱保水产品研发 | 黄化刚 | 20221101-20251231 |
科技部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安宁河谷坡耕地增碳消障粮食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构建与应用 | 李冰 | 20221101-20251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