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痕迹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 学院首页 学生工作 正文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就业服务 学生工作 聚焦资源 师生风采 天府粮仓凝众志,青年科创践初心——资源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火热开展中 2025年07月21日 作者:张耀媛 审核:张宏霞 暑期如约而至,资源学院学子们闻令而动,积极响应党的二十大及系列全会精神号召,紧扣 “乡村振兴新质实践万里行”“农业强国建设万村感悟行”“青春筑梦实干兴乡万岗行” 等主题,踊跃投身 “科创乡村·青年实干” 大思政实践。67支青年团队带着知识与创新火种回归故土,开展科技助农、城乡融合调研、资助政策宣传等丰富活动,用多元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彰显当代大学生的硬核担当。 万村调研行,共探城乡融 近日,“城乡融合万村大调研”社会实践活动在全国多地扎实推进,资源学院各实践团队组建多支小分队,深入广袤乡村开展调研。团队通过入户走访、座谈访谈、问卷统计、数据核查等多元方式,系统摸排城乡融合发展中的痛点堵点,精准捕捉基层实践中的创新经验与现实需求,为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促进城乡要素高效流动积累一手资料。 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塘坝村,青茗焕境调研团队重点聚焦当地茶产业发展现状,深入茶园与茶叶加工点,与茶农、茶企经营者面对面交流,细致梳理产业链条中的资源利用问题。实地查看发现,当地茶渣多未经有效处理,直接堆放或丢弃,既造成环境污染,又浪费可再利用资源。为此,团队详细记录茶渣产生量、收集处理现状等数据,为后续探索资源化利用方案奠定基础。同时,青茗焕境团队针对产业融合关键领域,追踪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全链条堵点,形成详实问题台账。这些调研不仅为掌握塘坝村茶产业痛点、挖掘茶渣潜在价值提供依据,更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产业生态化发展路径提供了具体样本,后续团队将深入分析数据,提出循环利用建议,助力茶资源“变废为宝”。 图为“青茗焕境”实践队进行走访调查 资扶千家访,学助万童行 同期,资源学院“学生资助政策乡村行”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深入乡村一线开展专项服务。团队成员化身政策宣传员与需求调研员,带着梳理详实的全学段资助政策手册,走进偏远乡镇的学校与农户家中。他们既通过课堂宣讲、现场答疑,向乡村学生和家长清晰解读义务教育“两免一补”、高校助学贷款等政策细节,又针对特殊困难家庭开展入户走访,细致了解学子求学困境与政策落实情况,用脚步丈量乡村教育帮扶的“最后一公里”,以专业实践助力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的承诺落地生根。 此次实践不仅帮助乡村家庭摸清了“助学家底”,更收集到100余条来自基层的需求与建议。团队负责人表示,后续将系统梳理调研数据,形成专项报告,为当地精准优化乡村资助服务、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提供参考,确保每一份助学关怀都能精准抵达需要的地方,助力乡村学子安心求学、逐梦前行。 正如调研团队的指导教师所说:“资助走访的意义,不仅是让政策‘落地’,更是让受助者感受到‘被看见’‘被尊重’。当他们从政策中汲取力量,反过来又愿意成为帮助他人的人,这才是教育帮扶最动人的闭环。” 图为“资助燎原·乡村振兴筑梦先锋队”开展资助政策宣讲活动 学子返乡绘蓝图,实践建功谱新章 “万名学子返乡实践谱新篇”活动近日全面启动,旨在引导广大学子回到生长的故土,在实践中扎根成长,让个人理想与家乡发展同频共振。活动明确将政务实践、岗位实习、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作为四大核心方向,鼓励学子们走进乡镇机关协助政策落地,深入本地企业施展专业所长,参与社区治理破解民生难题,投身志愿服务传递青春温暖。 通过这些实践,资源学子们不仅将课堂理论转化为服务家乡的实际成效,更在与乡亲的朝夕相处中读懂基层、磨砺心性,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增长才干。这份双向奔赴的实践,既让青春力量为家乡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学子在反哺故土中收获成长与蜕变。 图为“知行青苗社”成员带领孩子们制作漆扇 图为“知行青苗社”成员作文课与学生互动 实践虽暂告一段落,但这份对家乡的赤诚、在实践中淬炼的担当,会成为资源学院学子们行囊里最珍贵的行囊。未来,无论走向哪里,这段“把青春写在家乡大地上”的经历,都会提醒学子们:个人的成长从不是孤帆远航,只有与故土的脉搏同频,与时代的需求共振,青春之花才能开得更加绚烂。资源学院学子们会带着这份收获再出发,以更坚定的脚步奔赴下一场山海,用持续的奋斗为家乡的明天添砖加瓦,让这段实践的回响,在人生的长路上久久激荡。 下一条:弘五四精神,学榜样力量—学院顺利举办2024-2025学年“五四红旗团支部”答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