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孟博研究员应邀来院开展学术交流


2025年07月18日 

作者:李涵  审核人:余海英


714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孟博研究员应邀到访资源学院,为全院师生作题为“稻田生态系统汞的形态转化及同位素分馏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资源学院副院长余海英教授主持,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学习交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孟博研究员详细梳理了当前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居民甲基汞暴露途径,详细介绍了稻田土壤中汞的关键形态转化过程,指出稻田土壤中存在零价汞的甲基化过程。此外,还介绍了参与甲基化反应的关键微生物群落及主要汞形态,分别介绍采用DNA-SIP技术,揭示铁还原菌是稻田土壤的关键汞甲基化微生物,并且与有机质结合的汞和纳米硫化汞均为能够参与甲基化反应的汞形态。随后,孟博研究员继续介绍了稻田土壤汞甲基化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发现升温使得稻田土壤的净甲基化潜力显著降低,稻田土壤中生物源溶解性有机质可以促进汞的甲基化,而陆源溶解性有机质则可以抑制汞的甲基化。最后,报告介绍了采用汞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建立了汞同位素三维分馏体系,定量示踪与识别不同汞形态转化过程的同位素分馏规律及贡献份额。

报告观点新颖独特,内容丰富,为在场师生带来了深刻思考和创新启迪。在学术交流环节,师生就稻田土壤汞的形态转化过程、稻田土壤氮对汞形态的影响、汞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稻田生态系统汞转化过程中汞同位素分馏规律等话题与孟博研究员展开了深入讨论。


  报告人简介:孟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为敏感生态系统汞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作为负责人主持优秀青年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基金项目4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交叉团队项目与西部之光-青年学者(A类)项目各1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重点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等项目5项。相关成果在Environ. Sci. Technol.ISME Commun.J. Agric. Food Chem.Environ. Pollut.等环境科学领域重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合著专著3部,总引用超3600次,获贵州省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上一条:天府粮仓凝众志,青年科创践初心——资源学院2025年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火热开展中 下一条:党建引领发展 科技赋能产业 营养护航粮丰——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中心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