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痕迹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就业服务 学生工作 聚焦资源 师生风采 “青年实干家”钟雨辰:从“耕图”到“耕土”的比例尺缩放 2025年09月17日 作者:学院党委办 审核人:张宏霞 2024年团中央、团省委部署实施的“青年实干家计划”在我校首次启动落地,该计划以培育锻造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为目标,通过“实岗锻炼与学术发展相结合”与“短期在地与长期服务相结合”,推广“1+1+1+N”实践服务模式。学院积极响应,主动对接落实,于2024年12月与崇州市共建“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工作站,学院博士研究生钟雨辰主动挺膺担当,被选聘为首批“青年实干家”,带领一支硕博先锋服务团,在校内外导师共同带领下针对当地乡村振兴发展实际问题开展N项精准服务。建站以来,他们围绕智慧农业系统搭建、天府良田项目建设、校地人才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多方面实践,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图”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25年1月,钟雨辰依托“青年实干家”项目挂职崇州市团委副书记,开始了实干之旅。在那里,他跟随崇州市农业农村局专家团队,与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合作,开展了“北斗+智慧农业”项目研究与实施。该项目利用北斗卫星精确的定位功能辅助农机无人作业,融合遥感卫星与无人机多源影像数据智能识别作物长势,并通过地面传感器精准锁定症结所在,从而指挥无人机精准对症下药,实现作物单产提升。在参与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在模型评价结果中一扫而过的几点栅格,竟然是项目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同一“等级配色”的田块之间,也存在如此繁多的长势参差。钟雨辰说:“我们这类专业的学生,长时序、大尺度的宏观研究做多了,容易陷入宏大叙事的迷雾,从而丢失掉‘耕耘’的实感,变得浮躁而急于求成,我便是其中一员。这次实干锻炼使我沉淀了许多,懂得了脚踏实地的重要性。” 推动校地合作,助力“产学研用” 在实干锻炼中,钟雨辰还发现,地方合作社尽管拥有丰富的农机器械与实践经验,却始终缺乏“理论家”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效“串连”。“地方老农经验丰富,但无法将其‘传授’给机器;合作社经理人拥有先进的无人机、传感器和熟练的飞手,却只能用丰富的采集数据计算NDVI。”地方的生产资料需要和学校的前沿方法碰撞结合。在此背景下,他在暑期带领省级“三下乡”重点社会实践团队“绿色助农行”前往崇州市三江、大划街道开展“AI赋能保障天府粮仓绿色发展”大实践,以“科创乡村·青年实干”工作站为依托,铺开“天罗地网”守护天府良田。期间,他们结合“天上”卫星、“空中”无人机、“地下”土样监测耕地土壤健康状况,运用“压力-缓冲-响应”模型剖析其对农业绿色发展带来的潜在障碍与风险,根据障碍因子对症下药,提出土壤改良建议。实践结果以调研报告的形式提交给万茂欣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得到采纳,切实将农业生产经验与现代智能手段完美结合起来,实践活动得到地方媒体“今日崇州”的头版报道。未来,他将继续助力校地合作,推动“产学研用”,让高校科研进一步服务于地方发展。 地理景观的图斑配色再鲜艳,也没有田里的青苗自然。从耕地质量智慧监测与评价实验室出发,到崇州市天府粮仓示范田,像钟雨辰这样的青年“资源人”正在用双脚丈量土地,铺开“天罗地网”守护天府良田。 人物简介:钟雨辰,男,中共党员,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2025级博士生。就读硕士期间,参与发表SCI论文3篇,其中一作和共同一作两篇,发表CSCD核心期刊一篇。参与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课题1项,省级自然科学面上基金项目1项。获省级一等学业奖学金、校级优秀研究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奖项。 下一条:资源学院隆重举行2025级研究生新生大会暨入学教育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