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痕迹 四川农业大学 资源学院 学院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科研动态 就业服务 学生工作 聚焦资源 师生风采 【求学记】张佳妮:行地若川,织梦为峰 2025年11月08日 作者:陈凯瑞 审核:张宏霞 人物简介:张佳妮,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2022级学生,中共党员,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必修加权成绩与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位列同年级同专业第一,获评四川省综合素质A级证书、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大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等多项荣誉奖励。担任土地资源管理与地理信息科学本科党支部书记、学院第二课堂部门负责人、小班体育委员等职务。现以专业综合推免成绩第一保送至四川大学。 筚路蓝缕,玉汝于成 保研,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常被镀上“荆棘丛生”的色彩,而在张佳妮的故事里,这段征程更多了一份“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从容织就,比起别人口中漫长的“艰苦”,她更愿意将这场历程定义为“按部就班的沉淀”。曾经,在对照优秀的同辈时,她常担心自己的履历过于黯淡;在面试展示时,她会因新颖的提问而感到手足无措;站在抉择的岔路口,她也任凭犹豫与困惑在心头翻涌,却迟迟不敢迈出选择的脚步……但山峰之所以是山峰,正在于她有着敢于触碰苍穹的勇气,张佳妮很快就找到了解决方案:常实践、多思考、向内求索、坚定己心。而在寻找答案的路上,她也渐渐明白:磨炼所铸造的心态和能力,远比“保研”这张资格证来得更为重要。 同时,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张佳妮也由昔日那个对土地充满天真与幻想的少女蜕变为深谙大地脉搏的守护者。她渐渐明白:土地并非永恒的养育者,它黄褐色的皮肤下,也藏着一颗亟需呵护的心灵。 “守护土地有大意义——小到一块耕地的质量监测,大到城乡土地的规划利用,都与粮食安全、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紧密相连。”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无论是课堂上老师结合四川丘陵地貌、耕地保护实践的案例教学被铭记于心间,还是实验室里接触的土地遥感监测、土壤肥力分析技术被充分地理解,她在实践中理解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无穷力量。这份对土地的深情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使命担当。她说:“我始终希望能提升自己的学识与能力,未来能用更专业的力量回馈社会。” 于是对于粮食安全、生态平衡、民生福祉这些宏大的命题慢慢扎根于她的内心。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当金秋的枝头挂满沉甸甸的果实,张佳妮的故事亦如这季节的馈赠般丰硕。从课堂上靠前的座位,确保紧跟老师思路的同时又能随时拍下重要的课程讲义,到课后及时复盘课堂内容,将零散的知识点梳理成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她始终以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只因离知识更进一步,便离梦想更进一步。同时,她也用心为故事写下最独特的注脚 :大创项目、科研兴趣小组、挑战杯竞赛目睹了她为独立完成论文而倾注的时间与精力;周末的教学楼、满怀期待的老师、并肩同行的同辈见证了她亲力亲为地参与着从筛选文献、采集数据,到动手操作实验、撰写分析结果的每一个环节。这些征程不仅锻炼了她的耐心与逻辑思维能力,让她真正爱上了科研中抽丝剥茧、探寻真相的过程。 除开学业,张佳妮还是一个学生工作与志愿服务的积极者。作为党支部书记,她为开好每一场组织生活会而照着当月的时事热点选择合适的主题并编写活动大纲;作为学院二课部门负责人,她有条不紊地在兼顾期末周的同时推进二课活动的开展。世运会语言志愿者舞台上,她又化身文化传播的使者,在这里她不仅结交到了外国友人,磨炼了英语口语能力,沉浸式感受国际化氛围,还积极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让国际友人对东方智慧与大国形象有了新的理解与认知。 所有的经历与实践,付出与收获奠定了她保研路上的坚石,张佳妮以“非TOP2即川大”为目标。北京大学的面试令她记忆犹新,路线和购票耗费了她不少精力,陌生城市带来的孤寂感还未消除时,又抽中第一天第一个面试。但愈是困难,她便愈有定力,尽管辗转难眠,她还是早早整理好仪容,渴望以卓越之姿崭露头角。面试中,张佳妮是忐忑的,面试官们围在会议桌前抛出极具延展性的提问,考验的不仅是专业功底,更有临场应变能力,张佳妮一边迅速构筑出问题的脉络,一边尽可能清晰的给出针对性的回答,提问结束,她的掌心早已沁满细密的汗珠。随后转战四川大学,这次的面试更关注她在科研道路上的点点足迹。于是,那些在实验室中与数据为伴的深夜,那些在论文中反复推敲的晨昏,都化作最有力的答案,在面试官的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事的进程,张佳妮提前锁定四川大学,当北京大学的橄榄枝抛来时,她挣扎、斗争,最终忠于诚信,与北大擦肩而过,但这段珍贵的旅途让她意识到,川农学子是永无上限的,我们有敢闯敢试的勇气,更有不输他人的潜力。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永远对自己有信心,永远带着冲劲往前走,你值得拥有更多可能,你要用实力让世界清晰听见你的声音!” 枕畔书闲,门前雨佳 尽管忙碌,张佳妮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惬意生活图景:清晨无课时,她漫步于银杏大道,看着古树婆娑在石路上勾勒出流动的曳影;暮色四合时,东三门外的小吃街总有几味佳肴能够用氤氲的香气与焦香的口感治愈疲惫的心灵;信步校园时,她也偶尔会与小猫小狗共浴暖阳,度过一段毛茸茸的温暖时光。这种求学时倾注热忱,于闲暇时尽享欢愉的智慧,恰恰使她在严谨与松弛间构筑起独特的人生。 银杏叶又一次铺满石阶时,张佳妮的保研故事悄然沉淀为川农土地上一道温柔的刻痕。那些曾让她煞费苦思的实验、辗转反侧的深夜、与同辈对照的瞬间,终在“行地若川”的步履中化作滋养未来的养分。她始终相信,真正的收获不在那一纸录取通知,而在深耕大地的每一份数据里,在志愿服务时绽放的每一个笑容中。 如今,她站在新的起点,身后是川农赋予的根系,前方是平芜尽处的春山。 下一条:促就业,办实事,资源学院再出新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