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

一、历史沿革

1932年,四川省立农学院农学系成立农化组(拟设农艺化学系未果)。

1935年,四川省立农学院并入国立四川大学。

1936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成立农业化学研究室,后调整为农艺系下的农化组。

1944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农化组改组为农业化学系,下设土壤、肥料组。

1950年,国立四川大学改称四川大学。

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院进行全面调整,四川大学农学院农化系土壤组教师被调整到西南农学院等院校。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农学系下设土壤农化教研组。

1960年,四川农学院增设农业化学系,下设土壤教研组、农化教研组。

1985年,四川农学院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1993年,四川农业大学农业化学系与农学系合并组建农业科技学院(后更名为农学院),原农业化学系的土壤教研组与农化教研组合并组建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

2003年,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划入新成立的资源环境学院。

2009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从土地资源与农业化学系中拆分出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系。

2011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从雅安校区迁至成都(温江)校区。

2015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拆分出资源学院,资源学院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系拆分为土壤学系、植物营养学系。

2021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土壤学系与植物营养学系合并为新的土壤与植物营养学系。

2023年,四川农业大学资源学院组建新的土壤学系,原资源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所土壤学方向教师转入,植物营养学系方向教师转出。


二、师资队伍

本系现有专任教师18名,来自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83.3%;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名,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名;四川省教学名师/教书育人名师2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多位教师在中国土壤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四川省土壤肥料学会等学术团体任职。

系主任: 张锡洲

副主任: 李  婷、黄  容、黄化刚


三、平台条件

本系现有“土壤学实验室”本科实验室1个;建有崇州教学科研基地、泥巴山教学实习基地、名山教学实习基地等实习实训基地3个。

拥有ICP-MS、原子吸收光谱仪、碳氮硫元素分析仪、温室气体分析仪、气质联用仪、全自动间断化学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磁化率仪等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完全满足本科教学需求,基本满足科学研究工作。


四、教学工作

本系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专业1个,该专业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同时招收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下的土壤学、农业环境保护科学学位硕士生和博士生,以及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生。

本科教学方面,承担本院农业资源与环境导论、地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基础与应用、土壤学、土壤肥料学、土壤地理学、土壤调查与制图、土壤改良学、水土保持学等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其中,地学基础、土壤学分别为四川省一流线下、线上课程;土壤地理学实验——紫色土野外调查与类型鉴定虚拟仿真实验为四川省一流虚拟仿真实验

研究生教学方面,承担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土壤资源学等博士研究生课程,高级土壤学、土壤物理与化学等硕士研究生课程;承担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土壤肥力与培育技术等课程。

本系教师主(参)编了《遥感基础与应用》《地质学与地貌学》《地质学与地貌学实验实习指导》《区域土壤地理》《土壤学》《土壤学实验》《土壤肥料学》《土壤肥料学实验》《肥料研制与加工》等理论与实验教材。

五、科研工作

本系科学研究特色鲜明,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长江上游及川滇生态屏障区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水土保持、耕地土壤肥力提升、退化土壤修复与农产品安全生产、肥料研制与测土配方施肥等。

近5年来,全系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专项、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和横向合作等科研项目100余项。发表科学研究论文200余篇;获授权专利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主(参)编专著3部、译著1部

六、社会服务

全系教师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先后承担四川省耕地质量提升、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四川省农产品与土壤污染详查及土壤污染防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上一条:国际合作与科技服务办公室 下一条:土地资源科学系

关闭